天天快看:读后感1600字 读《红楼梦》有感_名著读后感600字

2023-04-08 20:24:09 来源:抄写作文网
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读后感1600字 读《红楼梦》有感_名著读后感600字来供大家参考,欢迎阅读。

《蛙》读后感-读后感1600字

莫言上海吆喝新作《蛙》,邀得xxx扎台型,引来迭声惊诧:骄傲如莫言,“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”那,如今竟也需要如此这般地多*个三五本么?

莫言说,不是的,只是借机跟年轻人多交流而已,“我相信,不管哪一代人,对人类的一些本质看法总还有一致性,我写得热泪盈眶的地方,80后读了也不会无动于衷吧。”甚至多少有些“老*巨猾”地说,反正请xxx“助阵”无需给“出场费”,“人家在‘作家富豪榜’上名列前茅,给个几百块岂不是看不起他?请他吃顿汉堡包就得了。”


(资料图)

其实,当然连汉堡包也不需要就是了,人xxx也不吃汉堡包啊,他若是爱吃汉堡包,何至于奔三的年纪了还瘦小得跟个知了似的?不过,尽管瘦小得不免让人怀疑其放屁前得先找根电线杆抱抱牢,但人能混至今日之江湖地位,到底绝非仅“侥幸”二字而已,单是“接翎子”功力就非同凡响,要不咋叫“小四”呢,就是比“小三”还要更乖巧一级别嘛。人是这么说的,“我念书那会儿就读莫言老师的书了,他是我偶像。尽管我们年轻作家的创作还有很多青涩、不成熟的地方,但莫言老师对我们却一直持鼓励和期许的态度,我非常尊重他”,“莫言老师的新作《蛙》写的是我们80后出生那个年代的故事,是我们的生命没有记忆的盲区,所以会对我们充满神秘的吸引力”。

那么,莫言所谓因为《蛙》涉及到吾国吾民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所以80后读了也不会无动于衷,xxx所谓因为《蛙》触及了80后没有记忆的盲区所以会对80后充满神秘吸引力,诸如此类说法,可信么?个人读后感,简言之就是,不可信。

说起来,人称莫言老师是“当代活力的中国作家”,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,与之同时代的那些50后作家乃至晚一代的60后先锋作家们,近年来皆江河日下得几可说是惨不忍睹,但莫言却一直保持着相当水准。以《蛙》而论,笔力依然雄健甚至不失幽默,譬如有一段,妻子王仁美跟“我”解释曰,“肖下唇摸我*那把,真的是隔着衣服呢!隔着厚厚的棉袄,棉袄里还有毛衣,毛衣里还有衬衣,衬衣里……”“还有乳罩,对吗?”“那天我的乳罩洗了,没戴,衬衣里有一件汗衫。”笑倒我。再譬如还有那么一章,“姑姑”率领计划生育工作组在江上围追堵截“超生游击队”,当真是叙述的狂欢,那感觉,读来直似梁山好汉大败高俅水军于梁山泊般淋漓。

可是,诚如莫言自己所说,“伟大的长篇小说,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赢得那些准贵族的欢心,也没有必要像鬃狗一样欢群吠叫。它应该是鲸鱼,孤独地遨游着,响亮而沉重地呼吸”,“只有差不多五十万字的小说,体积上才配得上‘鲸鱼’的比喻。《蛙》只有二十几万字,单从体积上来说就不够”。向来以汪洋恣肆著称的莫言,何以在写“姑姑”这样一个“自己自从事写作以来就一直想写的人物”、写计划生育这样一个“个人之痛,民众之痛,也是国家之痛”的题材时,连“体积”都没能写够,以至于终究不够“鲸鱼”不够响亮不够沉重呢?我琢磨着或许是因为,尽管莫言一再声称“作家就是要关注现实、关注人生、关注人性,不惧敏感”,但在奔花甲之年而去的年纪,下笔到底也顾忌颇多?

人都是要老的,那也没什么,更重要的问题在于,对于曾在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”的儒家文化里浸泡千年的国人来说,当年席卷残云般裹挟而至的“基本国策”,固然堪称一代人的“灵魂之痛”,但在“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”的今时今日,还纠缠于那些事儿,在年轻一代眼中能有多大的意思?怕是至多只能满足一下猎奇心理吧,所以连莫言自己也不免承认,“也许年轻人看《蛙》就跟我读《盗墓笔记》的感觉差不多”。某种意义上说,莫言今日之开始反思生育权问题,其实是他自己在没有了生存压力之后开始想到了生活尊严,而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,生活在如今这个权钱膜拜极盛却又无保障体系可言的时代,整个社会被各种既得利益所分割而开放度越来越小的时代,生存的压力仍然远比生活的尊严重要。是故,莫言以为他的新作会因触及“敏感题材”而引发争论,但个人觉着,他这部“酝酿十余年、笔耕四载、三易其稿的力作”激不起多大浪花,断难企及那部叫做《蜗居》的肥皂剧。

读《红楼梦》有感_名著读后感600字

经典的作品有许多许多,而古代的作品更值得珍惜!我国有四大名著,他们分别是《西游记》《水浒传》《三国演义》和《红楼梦》这其中我最喜爱《红楼梦》了。

我喜欢这本《红楼梦》应该是从它拍成电视剧开始的,但是,在电视剧中,我只能看到那些华丽的台词。也可以说,电视剧里的人物形象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。所以我*了《红楼梦》这本书。希望它可以让我学到更多的东西。

我通过看这本书的前言,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总体的了解。《红楼梦》是作者曹雪芹用尽10年的心血写出来的长篇小说。主要以“贾宝玉”和“林黛玉”之间的爱情悲剧为线索。他们两人一个风流多情又善良专一,一个多愁善感又才情四溢,加上两人的特殊关系,才产生那种朦朦胧胧,缠绵徘侧的爱情故事,当我看完一遍后,更加喜欢这部著作了,因为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与描写是我最为之钦佩的。例如《红楼梦》中除了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经典人物形象的描写,还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。

其中有泼辣干练的王熙凤,有冷静圆滑的薛宝钗,有直率能干的贾探春,有任性火爆的史湘雨……这些由作者塑造的人物充分体现了作者运用的手法,用巧妙的手法写出了每个人的特点,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写作的奥妙。证明了作者曹雪芹这10年来的心血,成就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。作者不仅把这本书的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,仿佛就在眼前。就算是房间装饰物体描写,作者也一一描写出来;这更体现了这本书的价值。

我从没对一本书的感受这样多,这样的强烈,《红楼梦》——我最爱的经典作品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>